一、試驗目的。
為尋找解放拾花勞動力新途徑,解放職工的勞動強度 ,2007年,八十一團試種機采棉267hm2,并對棉花加工設備按機采棉要求進行了技術改造。
二、機采棉基本情況。
1.機采棉地基本情況:
(1)土地、品種選擇。2007年我團機采棉分布在一連、三連、六連、八連,土地選擇較平整的土地,品種選擇的為81-3,該品種果枝始節(jié)高21cm以上,纖維長度30mm,符合機采棉采摘要求的土地平整、面積大,果枝始節(jié)高18cm以上的條件。因為機采棉加工增加了籽棉和皮棉清花工序,對纖維長度有一定影響,要求品種纖維長度應在30mm以上。81-3纖維長度30mm也符合這個條件。
(2)株行距配置。采用的(66+10)×9.5cm的帶狀高密度種植,三膜十二行,畝理論株數(shù)18548株,可滿足機采的要求。
(3)脫葉催熟技術。機采棉打脫葉劑噴施時間要求:全田85%以上棉株頂部第1鈴鈴期大于40天;日平均溫度3-5天內≥18℃,**低氣溫大于12℃,噴后7-10天內光照較好。我團在9月7日開始,至15日結束。該條田為9月10日打脫葉劑。 除“全田85%以上棉株頂部第1鈴鈴期大于40天”這個沒達到對產(chǎn)量有一定影響外,其余條件均符合要求,9月7-15日我團的平均溫度為26-34.3℃,**低溫度為8.8-12.7℃。畝施藥劑量:脫落隆12ml+伴寶60ml+乙烯利70ml,用水量60kg。加入助劑伴寶,能提高其粘著性,從而進一步提高使用效果。
(4)機械采收。9月30日開始采收,采收時要求棉花吐絮率達90%以上,落葉率達95%。采棉機日采棉在180畝左右。經(jīng)調查機械采棉后,采一遍:每畝落地花10.3公斤,損失2.4%;棉株未開花20.9公斤;掛枝花4.83%,19.32公斤,實際一次采凈率為92.77%。采二遍: 掛枝花損失0.00827%,折0.3公斤;實際 二次采凈率97.3%。
2.機采棉加工。
(1)改裝設備。2008年,投入126萬元擴建一條機采棉生產(chǎn)線。機采棉清雜比手摘棉多四道工序,增加一臺烘干設備、六輥回收式籽棉清理機2臺、提凈式鈴殼清理機1臺、6320型皮棉清理機1臺。
(2)收購。將水分12%以下、12%以上水分的機采棉分開堆放,以便加工車間烘干加工。機采棉的雜質一般在12-18%左右,水分在10.5-18%左右。收購等級3級。質量標準:雜質4%,水分10.5%。超1扣1。
(3)加工。機采棉加工時應根據(jù)機采棉的水分確定烘干鍋爐的溫度。12%以下水分的機采棉需150度左右的溫度,12%以上水分的機采棉需200度或200度以上的溫度加工。15%以上的水分的機采棉需單獨烘干或攤曬方可加工。加工后質量標準:基本可達到229。雜質在0.8-0.9,長度在28-29mm,毛頭率0.3。
三、機采棉初步經(jīng)濟效益分析。
1.機采棉單產(chǎn)325kg/667m2,人工手采棉單產(chǎn)368 kg/667m2,減產(chǎn)43 kg/667m2。
2.人工采摘費用1.3元/kg包括:拾花費0.95元,介紹費、聯(lián)系人路費:0.03元,拾花工餐費:0.11元,拾花工炊、床、被、褥等折舊費:0.18元,其它費用0.03元。人工采摘費用為478.4元/667 m2;機采棉一遍為125元/667 m2,二遍為55元/667 m2,合計為180元/667 m2。
3.機采棉加上產(chǎn)量損失及級差損失,比人工采摘棉花仍667m2可節(jié)約費用44.6元。按一戶職工5.33hm2計算,戶可增加收入3568元。
4.八十一團每加工667 m2地機采棉增加電費15.55元,煤耗3.17元,人工0.66元,合計19.38元。機采棉加工設備技改126萬元,按20年折舊計算,每年折舊6.3萬元,按今年機采棉數(shù)量140萬公斤計算,畝攤費用15.75元。合計每年畝多支出35.13元。如果團擴大機采棉面積,這個費用是降低的。
總之,機采棉試驗在八十一團取得了成功,在減輕職工拾花勞動強度上,降低拾花成本上確實非常有效,同時也被團場廣大棉農(nóng)所接受。(八十一團機務科 黃先勇)
發(fā)表于 @ 2008年08月26日 11:10:00 |點擊數(shù)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