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注微信
小程序

專家:完全依靠補貼種糧收益將越來越低

作者:央廣網 本站發(fā)布時間:2017年08月09日 收藏

  央廣網北京8月9日消息據中國鄉(xiāng)村之聲《三農中國》報道,**近,國家發(fā)改委公布了《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》。隨著農業(yè)供給側機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,政策性收儲退出市場的呼聲不斷增多。從另一方面,為廣大農民朋友托底的政策性收儲一旦沒有了,怎樣賣糧,才能保障利益不受損呢?中國鄉(xiāng)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認為:

  張子雨:糧食的政策性收購價格制度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農民的定心丸,不管市場行情如何變化,國家政策都能給收入兜底。**近這兩年,這項制度經歷了多次調整,棉花、大豆、玉米都開始了調整。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,政策性收儲退出市場的呼聲也越來越高,這難免讓大家感覺心里不太踏實。

  **近國家糧食局已經開始制定全新的政策,《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》已經對外公布。

  **值得關注的是,條例里面依然規(guī)定:當糧食供求關系發(fā)生重大變化時,為保障市場供應、保護種糧農民利益,必要時可由國務院決定在糧食主產區(qū)對稻谷、小麥實行**低收購價政策。其實國家對農民的保障還是很全面的,政策調整,也不會忽視農民的利益。

  另外一方面,征求意見稿明確,國家培育統(tǒng)一開放、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,鼓勵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從事糧食經營活動,促進公平競爭。嚴禁以非法手段阻礙糧食自由流通。糧食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求形成。發(fā)揮流通對生產和消費的引導作用,增加綠色優(yōu)質糧食供給,確保谷物基本自給、口糧絕對安全。

  這段規(guī)定和農民有非常直接的關系。糧食市場開放,競爭有序,意味著糧食在全國范圍內能夠更加自由靈活地流通,這為打破各區(qū)域市場之間的界限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導,而鼓勵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從事糧食經營活動,意味著以后可以收購農民糧食的企業(yè)會越來也多,性質會更豐富,除了國有企業(yè)之外,私營企業(yè),混合所有制企業(yè)都會成為銷售糧食的對象。

  不過這種開放從長期來看是利好,但在眼下也有可能變成一種壓力。征求意見稿明確,糧食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求形成,這意味著,以后賣糧要更加注重市場動向,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,得懂市場,學會隨行就市。

  另外,政策強調增加綠色優(yōu)質糧食供給,則是給糧食生產吹響了轉型升級的號角。強化市場引導,讓市場主體更加多元,這給優(yōu)質產品帶來了更大的銷售空間和利潤空間,先進的種植方式,優(yōu)質的糧食品種,都會因此而受益。反過來講,如果不改進技術,完全靠補貼過日子,今后種糧的收益就可能越來越低。

  從總體趨勢來看,簡政放權是目前的趨勢,在糧食銷售領域,市場的力量也會表現得更加明顯。國家會一如既往地保護糧農朋友們的基本收入,如何在種糧過程中凸顯水平,提高收入,需要大家開動腦筋,研究政策,想新點子。

  正所謂:

  糧食政策在調整,糧農權益有保證。市場多元潛力足,積極創(chuàng)新顯才能。

分享到:
新聞來源地址: http://country.cnr.cn/
  • 暫無評論
加載更多